海工订单成中国船企“烫手山芋”
来源 : 中国船检      2015-02-11打印
    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内海工热的背后,各种风险正悄悄逼近。

    2014年,世界油价的跌跌不休,给了航运业一丝喘息之机。然而,对于那些正开足马力奔海工,憧憬分享海工盛宴的国内企业而言,却愁云惨雾。这一幕仿佛就是几年前造船业遭受重创时的翻版,让专家们最担心的,终究还是要来了。 

    祸起油价 

    在很多人眼里,一年前的今天,海工行业仍被普遍看好,因为他们相信,世界已进入一个高油价时代。而今,再回首,恍若百年身。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经济不振导致需求疲弱、美元走强和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遭遇雪崩式下跌,之后连锁效应持续发酵,逐渐波及到能源和海工市场。丹麦萨克索银行的皮埃尔·马丁说:“这是一场屠杀。油价尚未探底令市场参与者感到恐慌”。高盛警告说,鉴于原油价格急剧跌向每桶60美元,近1万亿美元未来石油项目的支出将面临风险。近来,媒体频频爆出能源公司出现减产、裁员潮。英国方面,自从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以来,英国石油公司(BP)一直在推行裁员计划,近期油价的大幅下滑更是加快了该计划的推进。英国独立石油勘探公司协会“Brindex”主席罗宾·阿兰表示,国际油价跌至60美元/桶以下,北海几乎无一石油开采项目可实现利润,英国整个石油开采行业接近崩溃。目前,各公司都在缩减开支,裁减员工及削减2015年预算等,不会再有新的投资。美国方面,得克萨斯州第一大城市休斯敦第一个宣布了石油产业大规模裁员的消息。位于休斯敦的现场服务公司Baker Hughes在其网站上报道,油田巨头哈里伯顿公司,将立即裁减东半球多个地区的约1000名员工。另外,其他石油巨头,像康菲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等也在加入减产、裁员大潮。据俄罗斯商业日报《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石油公司表示将裁员以降低成本,其莫斯科总部现有4000人的员工总数将被裁掉1/4。这将是俄罗斯石油公司的首次大裁员。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到2020年开发10座新油田,以将其油气产量增加三分之一至每天640万桶油当量。目前看来,这一计划将面临严峻考验。另外,加拿大、挪威、荷兰等国的石油公司也纷纷宣布减产、裁员计划。
 
    对于油价暴跌引发的连锁反应,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专家张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原油价格与海工装备市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系。近期油价的大幅走低导致全球海工装备运营和建造市场出现明显回调,短期内海工装备市场将进入低迷期。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油价暴跌迅速传导至海工装备运营市场,海工装备利用率和租金水平明显下滑。由于油价大幅走低,部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特别是深水油气项目被迫推迟或取消,导致海工装备利用率明显下滑。2014年10月,全球钻井平台利用率仅为85%,较6月份下滑了3.1个百分点;其中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深水平台利用率分别下滑5.0个和3.2个百分点。 

    其次,油价下行进一步导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大幅走低。国际原油价格通过海工装备运营市场进一步传导至建造市场。由于海工装备获得租约的难度日益增大,租金水平逐渐走低,船东订造新装备的意愿明显下降,2014年以来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大幅萎缩,1~10月共成交约371亿美元,同比下滑33%。预计2014年全年成交额在400亿美元左右,远低于2011~2013年年均650亿美元的水平。

    鉴于原油价格急剧跌向每桶60美元,近1万亿美元未来石油项目的支出将面临风险。

    最后,2015~2016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恐怕仍难有好转。尽管在当前油价水平下,多数浅水海洋油气项目仍处在可行范围内,但考虑到油价尚处于下行通道之中,在未来走势和新油价平衡区间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业内观望气氛浓厚,必将拖累未来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预计2015~2016年海工装备运营市场的利用率和租金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建造市场仍将低迷,年成交额可能在400亿美元以下。
  
    “远离海工领域!”这是日前挪威银行市场部下调了对全球海工市场的信用评级后,向业界发出的警告。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内海工热的背后,各种风险正悄悄逼近。 

    “狼”来了 

    就在业界频频呼吁警惕防范海工风险之时,中国海工产业却一路狂奔。据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数据,2014年上半年,中国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达到32%,订单总额79.1亿美元,超过韩国,居全球首位。跃居世界第一固然让人惊喜,但鉴于我国海工装备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了获取市场份额和积累业绩经验,我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在订单首付和对船东的要求等方面相对宽松,这也导致在市场明显回调的背景下,我国海工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手中的订单很可能变为“烫手的山芋”。 

    对此,张琦分析说,当前首当其冲的风险是,运营市场走低导致船东违约甚至弃单的风险不断上升。钻井平台是我国企业主要承接的海工产品,为了成功获得订单,企业往往给出10%甚至5%首付款比例的优惠,对船东的资质要求通常也不高。从2014年1~11月国内企业钻井平台手持订单看,国内船东主要有中海油服、中油技开、天津海恒等,在建平台有23座,占比为27%;国际主流船东为挪威Seadrill,在建平台为8座,占比10%;国际新兴船东、中小船东和投机船东分布在新加坡、美国、英国、希腊等,在建平台为53座,占比63%。值得警惕的是,国际新船东、小船东和投机船东在下单时绝大多数并未获得租约。在未来2年运营市场租约获取较为困难而船东弃单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发生投机船东支付违约甚至弃单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回落将导致我国海工企业接单形势非常严峻。随着油价和海工运营市场的回落,未来2年全球海工装备投资额将明显下滑,我国海工企业的接单面临较大困难。更为重要的是,近些年我国企业海工装备订单大都来自投机船东,而主流船东主要在新加坡和韩国船厂订造钻井平台等装备。在运营市场利用率和租金下滑的背景下,投机船东更容易受到影响而削减投资,导致我国海工企业的接单形势较新加坡、韩国等国更为严峻,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和残酷。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目前中国海工企业大多集中于中低端产品,这必然导致中国海工企业面临两种窘境,一是在中低端市场,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同行只能展开价格厮杀;二是在高端市场,本来就没有竞争力,为了杀出一条血路,便硬着头皮与欧美和韩国、新加坡等海工强国的企业展开竞争。无论如何,中国海工企业未来接单,都面临艰难抉择。
 
    还有值得警惕的一点是,我国海工企业的现金流断裂的风险明显增加。海工装备价值量较高,在低首付接单的情况下,我国海工企业需要垫付大量流动资金用于保证生产进度,相应的成本和融资压力较大。一旦发生船东进度款支付违约、推迟交船甚至弃船的情况,企业很可能出现资金流断裂,而后发生连锁反应,为整个企业带来灾难性影响。

    中交集团上海振华重工市场销售部经理蒋军海也对“拼价格”和资金风险现状感到忧虑,他说:“以前一个项目只有两家企业竞标,现在有七八家,价格低到几乎无利可图;过去付款方式是30%预付、65%发货前付、还有5%质保金,现在恶性竞争催生‘零首付’,接一份5亿美金订单,由此增加的财务成本就高达六七千万,企业资金风险加大。” 

    根据2014年10月份的资料显示,全球在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共140座,其中有一半并未获得确定的租约,而这之中有44座由中国船厂建造,也就是说目前在建但还未获得确定租约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中超过一半是由中国船厂建造的。对此,美林证券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目前的状况继续下去,未来5至10年部分中国船厂最终将不得不选择兼并或关闭,这将大大削弱中国船厂对新加坡船厂的竞争优势。 

    业内观察人士预计,2015年中国船厂将面临更多问题,许多新建钻井平台将按预定计划交付,但船东及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没有租约而拒绝接收这些平台。一些船东已经向中国船厂派出专门的工作小组,以记录在建平台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为船东推迟交付期的行为辩护。 

    另外,记者调查采访了解到,目前国内银行、保险、基金、租赁等机构在近几年大肆投入海工领域,也让人担忧。与国外的机构相比,中资机构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较短,在财务、运营、技术、经验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海工尽管看上去“很美”,但实际却风险重重。 

    风险应对 

    目前,中国向海洋进军的决心空前高涨。因此,中国海工产业迅速成为国内投资的热土。但作为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国际性、周期性很强的产业,受油价、市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在油价暴跌和市场下行压力明显加剧的当下,不论从行业,还是企业角度,都应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 

    从行业角度而言,应从三方面予以加强,一是警惕和化解低端产能过剩风险。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划及指南等,向海洋工程装备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是为船舶工业做大做强这一目标服务的,这无可厚非。然而,各地纷纷上马的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百家以上的造船企业涉足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如果在投产后不能接获足够的海洋工程产品订单,势必再转向造修船领域,这将进一步加剧船舶工业整体的产能过剩危机;此外,海洋工程制造能力的扩展还将导致这一领域出现大而不强、乱而分散的局面,引发同质化竞争、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最终势必会使产品竞争主要集中在浅水和低端深水装备领域。二要了解影响海工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比如政治、经济、军事、油价、汇率、政策、标准规范、市场等对海工行业的近期远期影响,都需做出研判,以利行业做出更为正确的决策。否则,整个行业更容易被当前市场所影响,若踏不准市场节奏,总是慢半拍,那势必增加风险。三是风险防范和应对应有全局观,也就是说从整个产业链上要协调一致,像设计、监理、研发、设备、金融、保险、法律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对于企业层面的应对,张琦认为,最主要的应把握三点。首先,加强对船东违约风险的应对。为应对船东违约风险,各海工企业应全面梳理在手订单,加强与船东的沟通和交流,密切跟踪船东经营状况、发展动向以及租约落实情况,提前做好相关风险控制预案,一旦发生船东违约,应尽快启动船东违约责任确认及损失追偿机制,降低船东进度款违约及弃单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强生产管理,保证生产进度,避免由于自身问题导致船东撤单。 

    其次,加大向主流船东客户推介力度。在市场需求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投机订单萎缩最为明显,各海工企业应进一步了解主流船东的需求动向,同时结合自身产品优势加大推介力度。另外,可以重点关注国内市场产生的部分订单需求。在承接订单时,一方面,对船东的可靠性、可信度和资质要多做调查研究;另一方面,要摒弃“迎合船东”的思想,在承接项目时,需权衡利弊,坚守自身的底线,并综合考虑企业能承受多大风险,不能盲目承接订单。
 
    最后,加强现金流管理,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在做好船东应付款按时追缴及做好船东违约应对预案的同时,各海工企业应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链断裂。一方面,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严控成本超支导致的现金持续流出;另一方面,调整融资结构,加大长期债务融资力度,补充流动资金,保证生产经营稳定。
 
    针对目前的海工产业风险,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日前表示:“现在全球海工产能已出现过剩苗头,如遭遇市场波动、弃单等不测,一个订单就足以置企业于万劫不复,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此话当引以为戒。

相关报道
免责声明:
航运信息网对本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不声明且不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航运信息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份之错误或疏失。
主办单位:浙江船舶交易市场     航运信息网版权所有 1999-2015     舟山航运和船东协会专职服务网站
浙ICP备05003470号-1
客服电话:0580-2600101     传真:0580-2600101
客服在线QQ: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船舶买卖群:16287494   71735413    QQ船员群:35223316  35129304    QQ货代群:142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