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钢企业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
来源 : 中国船舶报      2015-11-30打印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钢铁市场在亏损倒逼钢企减产、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的提振下,价格和需求量触底后仍旧有反弹的希望,届时定会对全球钢铁价格和需求产生绝对利好
   
    国庆长假后,铁矿石市场以弱势姿态开局,开启了下行模式。具体表现为,铁矿石期货市场的接连下跌,港口现货价格也出现了阴跌现象。另外,受下游钢材市场价格下调的影响,尤其是唐山钢坯价格下挫,钢铁企业想要控制成本以挽救亏损局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钢企对原料的采购态度愈发谨慎,继而导致了港口现货成交价格下挫。
   
    产能过剩导致的供大于求已成为制约目前钢铁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铁矿石市场也不例外,供给过剩的局面依旧难以改观。据统计,全国41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全口径为8320 万吨,环比呈增加趋势。铁矿石港口库存量的上升也间接地表明了目前钢企采购力度正在削弱。无论是从供给面还是需求面看,利空趋势无疑都是制约铁矿石市场的大敌。随着天气的转冷,预计后期钢市、铁矿石市场都难逃承压下行的趋势。
 
    俗话说,“金九银十”是钢铁市场的传统旺季,但今年的钢市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的旺季规律已然被打破,不再那么适用。今年9 月,钢市没有迎来它的“金九月”,10 月也没有盼到反弹。据国际钢铁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中国钢铁需求量将减少3.5%,明年将再度减少2%。相反的是,全球钢铁需求量去年增长了0.7%,呈上涨态势。专家预计,我国今年钢铁出口将超过1 亿吨。业内专家认为,国内钢铁市场供需两弱,出口难度仍然不小。之所以近期钢材出口火爆,主要是因为欧美国家对钢材需求复苏,而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产品规模和价格优势,国内钢企仍旧依靠压低价格取胜,其经营形势严峻,钢价仍面临下行压力。然而,矿石价格却相对稳定,钢厂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大批钢厂被迫加入到减、停产的队伍中,检修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房地产等下游对钢材需求进一步降低,内消能力降低,钢厂无奈将目光投入国际市场。然而,国际市场影响因素较多、千变万化,国内房地产等用钢产业无明显向好迹象,国内钢材需求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动荡,我国钢企出口形势将面临较大挑战,钢企压力再次加大。因此,内需是否可以有效激活应成为今后国内钢企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我国钢铁价格的持续下跌、大量的廉价钢铁出口对全球的钢价下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消费国,未来我国钢铁市场在亏损倒逼钢企减产、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的提振下,价格和需求量触底后仍旧有反弹的希望,届时定会对全球钢铁价格和需求产生绝对利好。
 
    在航运和船市双双低迷的大环境下,造船企业的“苦日子”并不比钢企轻松。在船舶市场短期难以回暖的大背景下,只有钢铁企业主动与船企加强沟通合作,才能使我国船钢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从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今年1 - 9 月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来看,1 - 9 月,全国造船完工293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新船订单1816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5.4%;截至9 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327 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3.9%,比2014 年年底下降10.8%。造船企业三大指标虽然有升有降,但重点监测企业的经济效益均呈下降趋势。
   
    手持订单量的下降,意味着船企的正常开工将面临严峻考验,相应地,其对船用钢材的市场需求也将有所变化。尽管国内骨干船企的用钢需求不会大幅度起伏,但自今年年初以来,船舶市场一直处于萧条状态,要想短期内船用钢材需求量保持平稳仍将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钢企更应借此机会正视自身,找出在技术、管理水平等各方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并作出调整,应对市场挑战。
   
    业内专家表示,首先,应增加高强度钢的需求占比。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日趋明显,普通A 级板难以满足船企用钢需求,高强度用板适时而生。国内已有很多钢企可独自生产高强度船用钢板,但12 毫米以下的高强度船用钢板还是有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各钢企应积极展开技术攻关,在钢材的强度方面下工夫,满足日益增长的造船需求。其次还应提高特殊性能钢材的需求量。要建造一艘安全、炫酷的高技术船舶,特殊性能钢材的使用必不可少。除了性能特殊外,还得涵盖越多的级别,这样才能满足各种需求。除钢材的强度外,钢材的耐腐蚀性能、可焊性、韧性、抗疲劳性能等都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在韩国和日本,钢企一直十分注重特种钢科研工作。业内人士表示,总结其成功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科研的目标要放长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要有战略眼光,立足长远,切勿半途而废。面对已处于饱和状态的技术,可采取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办法,研制出更符合船企需求的钢材产品。
相关报道
免责声明:
航运信息网对本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不声明且不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航运信息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份之错误或疏失。
主办单位:浙江船舶交易市场     航运信息网版权所有 1999-2015     舟山航运和船东协会专职服务网站
浙ICP备05003470号-1
客服电话:0580-2600101     传真:0580-2600101
客服在线QQ: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船舶买卖群:16287494   71735413    QQ船员群:35223316  35129304    QQ货代群:142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