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为舟山船舶修造业“把脉” 另一只眼看舟山船业
来源 : 航运信息网      2010-11-12打印

    重达15.8吨的大螺旋桨、32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轮模型、超大型的起锚机……昨天是2010中国舟山国际船业博览会开展首日,参展企业和单位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众人眼球。但面对展馆内一派红火场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却有不同看法。

    领先,不是按照大小来划分的
    在东海螺旋桨制造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该公司董事长林朋丰正兴致勃勃地为客户介绍着自己的产品:“这是公司新生产的超大型螺旋桨,长五六米,高三四米,重达15.8吨,能配套6.8万吨级的散货船。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看了这个大螺旋桨后,淡淡地笑了:“螺旋桨并不是造得越大越好,而是看有效推进力。 ”
    张炳炎仔细观察了大螺旋桨的叶形,他说,按照目前国际上制作螺旋桨的先进工艺来说,东海螺旋桨制造有限公司制作的这个叶形已经落后。舟山在造船的现代工艺上还需加油。
    “利用海洋,更要保护海洋。舟山造船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不能一味追求效益,也需树立‘绿色造船’理念。 ”除了要求提升修造船工艺,在随后的采访中,张炳炎还抛出了“低碳经济”概念。
    张炳炎说,就目前而言,绿色造船已成为今后很长时间内船舶产品的主要趋势。这就要求船舶企业从设计环节入手,打造新一代环保、经济、安全、高效的船舶。

    引智,发展舟山船业的根本
    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由科技创新驱动,然而,舟山船舶修造企业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船舶依赖国外设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是人力资源存量不足,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力量薄弱。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闻孙一针见血,点出舟山船舶修造业的“短腿”。沈闻孙说,舟山的大多数船舶企业项目上马快、手持订单多,看起来发展形势大好,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缺乏高技能人才。
    沈闻孙表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精湛专业技能、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他们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前提。
    “现在船舶设计、修造,要求低油耗同高动能相统一。技术力量薄弱,从长远来看,会影响舟山船舶工业的发展。 ”沈闻孙说,他前几年也曾去过舟山的“金海重工”实地考察,了解到该企业有自己的生产设计部,但生产设计部的高级工程师却是常驻上海。“在船舶修造过程中,时不时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出了问题找外援,不仅不方便,还会拉长修造船的工期。 ”沈闻孙直言:“尽管,舟山现在交船速度也还‘可以’,但比起大连等来说,相差很多。 ”
    “解决问题的关键——引进人才。 ”沈闻孙说,只有企业拥有高技能人才,才能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舟山日报

相关报道
免责声明:
航运信息网对本网上刊登的所有信息不声明且不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和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航运信息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份之错误或疏失。
主办单位:浙江船舶交易市场     航运信息网版权所有 1999-2015     舟山航运和船东协会专职服务网站
浙ICP备05003470号-1
客服电话:0580-2600101     传真:0580-2600101
客服在线QQ:客服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船舶买卖群:16287494   71735413    QQ船员群:35223316  35129304    QQ货代群:14248152